證照與產業關聯性
企業資源規劃(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; ERP ),是一個即時與整合的企業資訊的應用系統,包含採購、生產管理、銷售、財務與人力資源等各種不同的功能模組,除了各模組之間的整合之外,還需要和企業經營實務與作業流程整合。
ERP 究竟能為企業創造多少效益?根據美國生產與庫存控制學會統計,ERP平均可使企業降低30-50%、延期交貨降低80%、停工待料現象減少60%、製造成本降低12%、生產能力提高10-15%、提前採購的時間縮短等顯著成效。近年來,隨著整個大環境的愈趨成熟,企業e化已從「概念演化到市場需求」,並真正廣泛運用在許多企業間,在這些e化的實際行動中,無疑的ERP 正扮演著企業e化的火車頭。
台灣的產業結構中,中小企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。中小企業家數眾多,是產業上中下游的一份子,發揮專業分工型態,為國民創造就業機會,可以說是社會的中間支柱。尤其中小企業擁有豐富的彈性,在快速變遷的環境中,具有獨特的競爭力,我國經濟能有今日的發展,中小企業功不可沒。
在企業競爭激烈的知識經濟時代,台灣經濟發展已經走向創意密集、技術密集、知識密集方向,全球化之競爭內涵也由傳統的「體力」競賽轉為「腦力」競爭。面對錯綜複雜、變動頻繁、競爭激烈之經營環境,企業建立快速反應機制是相當重要的。中小企業雖然擁有彈性上的優勢,但不可諱言的,在經濟規模上也處於相對不利的地位。而這種規模上的弱勢,對於一些需要資本支出的投資,便顯得較為能力不足,尤其對於新科技的投資,在風險承擔能力有限下,更受到嚴重的限制。
新一代的資訊技術,例如企業資源規劃,以及其所延伸出來的供應鏈管理、顧客關係管理等,也成為企業經營所必須。但這些新一代的資訊應用產品相當複雜,而且價格相對昂貴,企業限於人力與財力,大多不敢貿然嘗試。據調查,導入ERP經常需要9到8個月的時間,而單單是系統評選,便可能要花掉半年左右。企業用人精簡,也難有充分人力與專業知識來進行ERP系統的評選。在考慮是否要導入ERP系統時,單單是收集ERP產品的相關資料,便顯得力有未逮。這種情況不但延滯了企業對新資訊科技的引進,也使資訊產業的發展受到阻礙。
中華企業資源規劃學會成立以來,致力於ERP相關理論與實務的研究與推廣,旨在扮演使用者與軟體供應商的橋樑,「ERP證照」的鑑定,其發展目標,正是為了解決上述企業的困境,相信有助於企業對於新一代資訊系統的了解,進而加以採用,加速改善其經營體質,強化競爭力,使台灣的企業可以在國際上有更好的表現。
台灣以獨步全球的製造技術,成為世界科技大廠的代工中心,憑藉著優勢的生產價格及速度外,另一個重要的競爭優勢即在於業務流程處理的彈性。正因為在商業環境的快速變遷下,一個能讓業務流程發揮更有效率的e化系統,將成為企業競爭的必備武器,因此在面對10倍速時代,ERP正是企業提高經營效率的殺手級應用。而「ERP證照」正是提供上述目標的重要推力。